洪都铸盾
文/叶伟标
南昌起义震苍穹,
昌运宏开仗剑雄。
国士同仇敌忾志,
防边固土筑金墉。
动地惊天龙虎跃,
员心齐聚护尧风。
(叶伟标 近照)
(赵江明 书作)
(赵江明 近照)
《洪都铸盾》赏析
这首藏头诗以南昌起义为历史背景,通过凝练的意象和雄浑的笔触,进行了历史厚重感与时代使命感的双重表达,既展现了革命斗争中的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,又彰显了“南昌国防动员”的红色基因传承和新时代国防动员的力量。全诗具有三个显著艺术特色:
一、“时空交响”的立体结构
首联“震苍穹”与“仗剑雄”形成天地共振的空间张力,将1927年南昌城头的枪声升华为划破历史长空的惊雷。颔联“同仇敌忾”与“筑金墉”的时空转换,巧妙将起义瞬间延展为民族精神的长城,构建起动静交织的历史维度。
二、“兵戈意象”的诗性转化
诗人突破传统战争诗的直白表述,以“龙虎跃”象征革命力量的觉醒,用“尧风”隐喻理想社会的曙光。特别是“铸盾”的核心意象,将军事防御升华为文化坚守,使钢铁兵器转化为精神图腾,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审美飞跃。
三、“音韵筑城”的语言艺术
全诗采用入声韵脚(穹、雄、墉、风),以短促铿锵的节奏模拟战鼓擂动。颈联“动地惊天”双声叠韵,与“龙虎跃”的视觉动态形成通感交响,使文字产生金戈震颤的听觉效果,在音韵层面构筑起无形的精神堡垒。
此诗超越具体史实的简单复现,通过意象的淬炼与时空的重构,将革命记忆熔铸为永恒的民族精神丰碑。在当代语境下,这种对集体记忆的诗意重铸,恰似文化基因的活性传承,为历史叙事开辟了新的审美向度。